房天下 >资讯中心 > 政策 > 正文

鹤壁八五会通过关于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

鹤壁房地产第一门户鹤壁房天下  作者:浩子  2014-01-09 08:44

[摘要] 鹤壁房地产第一门户鹤壁房产第一网鹤壁房天下讯,2013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鹤壁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简称鹤壁八五会)通过《中共鹤壁市委关于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

鹤壁房地产门户鹤壁房产网鹤壁房天下讯,2013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鹤壁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简称鹤壁八五会)通过《中共鹤壁市委关于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的部署,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持续提升城镇化质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意义。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决策和重要部署是我们的政治责任。

(一)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
城镇化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缓解农村人多地少矛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生产;有利于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进一步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有利于增强城镇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促进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也有利于增强我市对区域外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
(二)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打造生态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的客观需要
推进城镇化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加快打造两个构建升级版,努力建设生态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举纲带目,牵一发而动全身,能够进一步优化城市形态、布局和功能,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有利于加快生态之城建设;能够持续释放内需潜力,推动转方式、调结构,激发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活力,有利于加快活力之城建设;能够增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能力,促进工农互惠、城乡一体,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加快幸福之城建设。
(三)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是顺势而为、更好满足群众期盼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我市城镇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期,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出台的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支持老城区统筹发展等政策措施,以及开放招商、产业集聚区建设等10多个方面的专项行动方案,为推动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我市城镇化率突破50%已进入城市型社会,将带来更大的市场容量;农村人口流动转移步伐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等群体融入城市的愿望强烈,为城镇化注入了强劲的内生动力。同时,我市还存在着产城融合和城乡一体发展程度不够、城镇吸引力和承载力不够、体制机制创新不够等制约因素。我们必须立足实际,扬长避短,攻坚克难,充分发挥城镇化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和造福人民群众的乘数效应,把市场主导的无形之手用够、把政府引导的有形之手用好,不断完善城镇化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突出提升质量,稳步有序推进,使之更加符合鹤壁实际、符合发展规律、符合群众意愿。


二、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委总体部署,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走科学规划、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智能集约、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建设“一核双星多支点”单元组合型城市,加快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加快打造两个构建升级版,加快建设生态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力争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做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城乡规划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城镇形态和布局更加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完善,产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历史文化有效传承,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特色进一步凸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幸福感得到增强,基本建成交通便捷、设施配套、承载力强的“一核双星多支点”单元组合型城市,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保持全省领先地位。
到2020年,城市核心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明显提升,产业结构优化、质量提升,产城互动、融合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城市文化更加繁荣,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成效显著,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居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幸福感显著增强,基本构建起功能完善、支撑力强、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体系,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
(三)基本原则
1. 以人为本。准确把握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要义,将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追求,以满足人的需求、增进人的幸福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人的公平性、流动性、舒适性、健康性、发展性等需求,尊重群众意愿,保障群众权益,使广大群众更好分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2. 质量为重。围绕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高度重视生态安全,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3. 彰显特色。突出鹤壁个性和特质,深入挖掘提升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合理利用良好的山形地貌,在自然山水中营建城市,增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便捷性、舒适性,融入现代元素,展现我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清新的生态风貌和新世纪现代化气息,建设美丽鹤壁。
4. 四化同步。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发动机,信息化是城镇化的倍增器,工业化、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为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积极打造两个构建升级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四化”融合互动,在融合中实现同步,在互动中实现协调发展。
5. 改革创新。以改革突破体制性障碍,以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整合各类资源,激活各类要素,形成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
6. 科学有序。城镇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和经济发展过程,实事求是确定切实可行的城镇化目标,遵循规律、因势利导,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过程。


三、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

(一)科学规划,提升城镇发展的层次和品位
规划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首要前提。坚持规划先行,着力在前瞻性、科学性、权威性和操作性上下功夫,做实、做精、做细规划,用规划科学指导新型城镇化发展。
1.创新规划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树立超前意识,围绕建设生态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站在全省、中原经济区乃至国家层面,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功能布局。吸收运用国际国内先进理念,提升规划的层次和标准。启动编制全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把全市区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空间布局、产业规划、生态建设,明确城市分区功能定位及发展重点,充分体现三次产业复合,体现城乡一体,体现经济、生态、宜居三大功能共生,建设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丽城市。
2.完善规划体系。发挥规划专家智库作用,对近年来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和道路交通、绿地系统、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进行修订和提升。完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重点搞好鹤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及淇水湾商务休闲区、老城区、浚县古城、小城镇、新农村等有关规划设计的编制完善。加强城乡规划与产业布局、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各种专项规划相互衔接,统筹谋划、整体设计、分步推进,形成科学完善、多规整合的规划体系。
3.严格规划实施。严格执行城镇规划用地红线、水体蓝线、绿地绿线、历史文化保护紫线、市政公用设施黄线等“五线”管制制度。实行规划决策公示、听证、专家咨询论证等制度。尊重规划的法定性,严格实行规划实施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要求将城市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的考核和离任审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建设行为,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二)产城融合,增强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
产城融合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方向。发挥我市资源优势,优化产城功能布局,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提升产业集聚区建设水平,以产兴城、依城促产、产城融合、良性互动,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协调发展。
1.优化产城功能布局。按照全域统筹、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的原则,围绕“一核双星多支点”的城市骨架,依托各自资源禀赋、自然条件、城镇基础和产业定位,科学谋划现代产业的总体布局,增强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相向性、相依性和相融性。构建“一核双星多支点”城镇化格局,“一核”即以淇滨区和淇水湾商务休闲区为核心,打造都市功能区,加快鹤淇一体化进程;“双星”即老城区和浚县县城两个城市组团;“多支点”即有选择地发展一批重点镇,形成支撑作用。构建“五带一区”产业格局,即依托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和山城区陶瓷、鹤山产业园打造资源型产业带;依托开发区、鹤淇产业集聚区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带;依托浚县产业集聚区和粮食精深加工园区打造食品家居产业带;以淇河为主轴上下延伸打造休闲旅游产业带;以钜桥为中心打造新型物流产业带;以浚县为主体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构建“三廊三带三区”生态格局,即西部太行山区、南水北调两侧、高铁高速两侧等绿色廊道,淇河、鹤浚快速通道、西部美丽乡村等生态带,盘石头水库、湿地公园、淇水湾等生态涵养区。
2.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创新驱动,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规模由小到大、链条由短到长、层次由低到高、集群由少到多、结构由工业偏大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实现规模与质量、效益同步跃升,提升产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打造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相互配套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城镇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提升做大现代工业。以链条延伸、精深加工为重点改造提升三个传统主导产业,以技术引领、高端突破为重点做大做强两个先导产业,形成产业梯次发展新格局;丰富科技创新载体,抓好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平台建设,推进中科院半导体所河南研究院、国家镁工程中心鹤壁研发中心、镁合金创新工程中心等建设,组建技术创新联盟,促进创新要素资源集聚。煤电化材一体化产业,走基地化、大型化、清洁化、高效化路子,以市场为导向、低碳为理念,抓好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及有关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煤基多联产,打造重要的现代煤化工基地。食品产业,走餐桌食品现代化、特色食品品牌化、生产过程安全化路子,通过加快系列营养快餐项目建设、构筑相关平台、举办食品博览会、创树品牌等措施,打造绿色食品加工基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走专业化、前沿化路子,主攻改装车,积极发展汽车模具,瞄准清洁能源汽车等前沿领域谋划推进一批新项目,打造改装车和汽模生产基地。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通讯电子、汽车电子电器,统筹推进光电子、军工电子等电子产业,加快推进一批重点项目,打造特色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金属镁精深加工产业,组建镁业投资发展集团、设立投资基金,重点发展高品质镁合金及其终端产品,打造“中国镁谷”。
做精做优现代农业。坚持走在前列目标不动摇,突出重点,再创优势。着力抓好高产创建和高标准粮田建设,实施好小麦和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持续引领高产水平。着力抓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着力抓好都市农业发展,保护留足生态用地,用既有的农田、菜地点缀其中,建设一批集生产、观光、休闲、旅游和生态多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农业园,发展新型都市农业业态,为城乡居民提供休闲观光场所和新鲜农产品供应,为城镇化发展提供生态保障和环境容量。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和农业农村信息平台、农业综合标准体系、基础设施等建设。
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凝聚人气、增强吸引力的重要载体,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逐步构建起与现代生产、生活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以发挥优势、广域辐射为重点加快发展休闲旅游、新型物流两个现代服务业新业态。休闲旅游业依托文化底蕴和产业特色,发展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工业文化等文化休闲游;依托淇河打造系列城市风貌、郊野公园、观光农业,发展生态休闲游;发挥康复、护理、生态等优势引进国际领先水平的体检中心、康复中心,发展健康休闲游,打造一流的休闲之都。新型物流业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建设电商物流基地和平台,发展电商、商贸、冷链、煤炭、保税、危化品等专业物流,构建立足鹤壁、服务中原、辐射的新型物流体系。同时,发展信息服务、现代金融、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商贸、文化产业、教育培训等生活性服务业。充分发挥文化中心、艺术中心、会展中心、体育馆等设施的功效,举办常态化镁博会、文博会及各类商贸、文化、体育活动,发展高端服务业。把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作为加快城区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推进城市综合体、城市商圈等建设,努力拓展新领域。
3.提升产城融合平台。产业集聚区是产城融合的载体。突出主导产业,提高产业集聚度,以支持重组、提升共赢为重点培育大型企业集团,积极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形成一批超百亿、超千亿元产业集群。按照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和人口有序转移要求,加快完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公共研发平台、检验检测平台、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设施建设,持续增强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推动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与城区互通衔接、功能共享,统筹道路、电力、供排水等设施建设,促进城区基础设施向产业集聚区延伸,服务集聚区产业发展。按照“三规合一”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集聚区用地布局,在城区与产业集聚区结合部优先规划建设学校、医院、商业服务等设施或城市综合体,推动城区公共服务向产业集聚区延伸,服务产业集聚区生产、生活需要。
(三)城乡一体,构建功能完善的新型城镇体系
城乡一体是打破二元结构,实现城市和农村交汇融合发展的题中之义。充分发挥我市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和城镇化率较高的优势,坚持统筹城乡理念,进一步发挥城市核心区的龙头带动作用、老城区和浚县县城组团的助推协同作用、重点镇的有效支撑作用,加快建设“一核双星多支点”单元组合型城市。
1.增强城市核心区辐射带动能力。把鹤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规划建设作为我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中之重,尽快编制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实施方案,着力推进功能区连片开发,着力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在促进产业集聚、城乡建设、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和农民市民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实践示范,率先建成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加快建成一批大型城市综合体,重点培育金融服务、商务商业、总部经济、新型物流、文博会展、休闲旅游等特色业态;加快开发区电子新城核心区建设,完善北部城区功能;搞好中心城区与城市组团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对接,强化对更广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精品发展理念,打造精品建筑、道路和社区,努力把城市核心区建设成为开放创新、充满活力、产业优势明显、生态环境优美、公共服务一流、品位高端、辐射力强的现代化城区。
2.统筹提升老城区建设。贯彻落实好《支持老城区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支持老城区统筹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提升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按照老城区产业定位,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聚区;继续推进旧城改造,以棚户区、采煤沉陷区改造为切入点,实施整条街道和成方连片改造提升;加快山城、鹤山两个城区的融合,统筹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路网工程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突出生态修复、矿区治理和造林绿化,提升老城区形象,让老区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3.科学引导县城快速发展。努力提升县城建设管理水平,协调推进老城改造提升和新城规划发展,壮大县城规模和实力。淇县按照鹤淇一体化发展整体布局,推进鹤淇产业带建设,完善集聚区城市功能。浚县加快完善城市功能,结合大运河申遗,重点推进古城保护开发,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古城文化旅游地,叫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品牌。
4.加快特色小城镇和新型社区建设。支持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小城镇加快发展,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布局特色产业,增强承载能力和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与农民就近转移就业,加快人口集聚,努力将重点镇发展成为农村区域经济社会中心和现代化特色城镇。支持以产业为依托的王庄镇、石林镇、北阳镇等规划建设,发展成为县级城市副中心。在城镇规划区内,积极稳妥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将城中村、城郊村和产业集聚区内的村庄有序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
5.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发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治理空心村的要求,适应农村人口转移和村庄变化新形势,立足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和发展基础,以县区为单元,按照产业、新农村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五规合一”,推进农村发展规划编制。围绕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建设美丽乡村。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和地域元素的传统村落和民居,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少拆房,保持乡村功能和特色。尊重村庄变迁规律,尊重农民意愿,从便于群众生产生活、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出发,引导适当范围内的村民按照规划向中心村集中居住。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全面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6.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以核心区为中心、辐射县区、通达乡村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公共交通线网,构建方便、快捷的城乡半交通圈,实现各种交通方式换乘和城市内外交通体系的有效衔接。积极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陆路交通运输体系衔接,加快鹤辉高速建设,服务好晋豫鲁铁路建设,构建高速公路、铁路双“十字架”,开通更多连接周边城市的公共交通。加快推进鹤浚快速通道、东大线等重要交通干线连接,进一步优化干线公路网,建成七纵五横干线公路网络,规划改造县乡道路,加快综合交通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公共交通线网实现全覆盖,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加快综合客运枢纽站建设。适度超前规划建设水电气暖通信和农贸市场、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
7.努力实现公共服务设施均等配置。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和覆盖市县乡三级的职业技能培训网络,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进一步优化基础教育网络布局,统筹调配校舍、教师、设备、图书等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体育、休闲等公共设施免费开放。统筹卫生资源在城乡区域之间公平配置和空间合理布局,继续实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应急救治处置能力。深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探索推行廉租房、公租房“两房合一”管理模式,将城中村纳入棚户区改造范围,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完善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在内的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自由转移的衔接机制。
8.提高城镇建设管理水平。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注重集约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实行建筑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坚决依法打击和追究导致建筑质量事故的不法行为,高标准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慧城市平台,实现管理网格化、智能化。
9.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注重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鹤壁特色、民俗风貌的美丽城镇。进一步挖掘、保护、利用好淇河文化、古城与民俗文化、殷商文化、鬼谷子军事文化等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突出把淇河文化建设成城市主题文化。以大运河鹤壁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以浚县和淇县历史文化名城为重点,抢救保护一批重要文化遗迹。发掘保护大赉店、黎阳粮仓等遗址;维修保护大伾山古建筑群、云梦山摩崖石刻、玄天洞石塔等重要文物。加大对具有淇河文化特色的古村落、古建筑、古文化遗址等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力度;加大老地名保护力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浚县古庙会、浚县民间社火、牛派戏剧艺术、黄河古陶和石雕、泥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城市历史记忆。
10.深化提升城乡一体化试点市工作。以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为目标,研究制定关于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若干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加快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政策体系,编制新一轮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着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体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管理体制等一体化,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探索路子,作出示范。
(四)智能集约,促进城镇内涵式发展
智能化和集约化是新型城镇化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城市运转效率、提升城镇化内在质量的必要手段。
1.建设智慧城市。抓住作为智慧城市试点机遇,坚持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与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加快编制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抓好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智慧政务、“光网城市”和“无线城市”、智慧产业培育及智慧工业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完善统一的政务网络平台、市级政务机房和数据共享交换中心、信息发布平台、多功能指挥控制中心、空间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推进智慧城管、交通、供水等专项应用平台建设,构建全市“云计算服务平台”,推动信息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安全的城市管理、高效的城市服务、感知的民生保障、系统的产业服务四个维度的信息化建设,着力将我市建设成为“智慧云服务,未来幸福城”。
2.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严守耕地数量和质量红线。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加强集约节约用地管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增量指标,提高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投资强度和环境效益,创新供地方式,建立健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约束机制和存量建设用地退出激励机制,建立项目建设用地集约节约监管联动机制,从项目招商落地、规划建设、竣工验收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管,缓解城镇化进程中建设用地需求和耕地保护的矛盾。
3.提升空间利用效能。按照建设紧凑型、复合型城市理念,合理确定城市用地规模,提高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统筹整合地上、地下两类资源,大力推进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建设集合式办公设施等各类功能复合、高度集约的城市综合体,科学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实现城市立体化发展,提升空间利用效率。
(五)生态宜居,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
生态宜居是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体现,也是协调解决发展与生态环境矛盾的切入点,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努力打造建设精致化、管理精细化,生态环境清新优美、生活环境舒心舒适、公共服务优质充足的宜居城市。
1.着力建设绿色城市。以淇河绿化为龙头,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以“三廊三带三区”为骨架,推进覆盖全域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启动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合理规划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公园广场和街头游园,丰富绿化层次,提升人文内涵,做到城市按生态理念发展、新城按生态标准建设、旧城用生态技术改造,不断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实施好淇河流域环境治理及生态保护项目,积极推进淇河保护立法工作,完善淇河生态建设和保护的体制机制,严厉打击破坏淇河生态环境的行为。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获批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为契机,进一步拓展循环经济发展规模和领域,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循环型工业,推进循环型技术的应用集成创新,合理构建产业链,培育建设循环型示范企业、园区。以形成“高端、高效、生态、集约”的产业发展模式为重点,以共生企业群为主体,促进生产工艺纵向与横向耦合,努力将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成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大力发展循环型农业,用循环经济理念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完善和延伸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促使种植、养殖、林业协调发展,促进农业、工业循环链耦合复合发展。
3.积极倡导低碳发展。完成中美低碳生态试点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一批低碳生态社区和绿色建筑,探索低碳生态新模式。大力降低能源消耗,引导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鼓励中水回用,倡导节水、节能、节电等低碳消费方式,积极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倡导绿色出行;继续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力推广地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打造绿色环保节能建筑。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搞好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抓好清洁生产工作。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完善覆盖全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推进工业废弃物和垃圾资源化利用。


四、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

(一)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强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破解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和难题,加快形成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度环境。
1.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按照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的原则,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意见及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和农民集体经济分配权,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确保农业转移人口在劳动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以及住房保障等方面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待遇,让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落得住、转得出,真正融入城市,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逐步消除二元户籍制度的消极影响,新出台的政策都要按照“一元化”户籍制度进行设计,促进我市城乡统筹发展和人口结构的科学调整。
2.探索土地制度改革。打造县、乡两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逐步建立市、县、乡三级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网络,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交易市场,促进土地要素在城乡间、地区间的优化配置。创新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引入市场机制,加强市场化运作,建立市域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平台。积极推进人地挂钩试点,制定土地综合整治挖潜指标有偿使用返还办法、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等配套政策。
3.建立多元资金保障机制。鼓励引导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加强融资保障、增加贷款,有效支持城镇化建设,同时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整合运作国有资源、资本、资产、资金,做大做强符合条件的投融资公司,搞好经营城市的载体建设。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积极稳妥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研究出台农村质(抵)押物的登记、评估、交易办法,拓展金融担保范围,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建立合理偿债机制,着力防控债务风险。
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优化全市城镇规模结构、空间结构,增强城镇集聚辐射能力,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撤乡建镇和临城乡镇改办事处。理顺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支持产业集聚区与所在行政区对接、套合。赋予鹤山区特殊优惠政策,在财政、税收、产业、文教、卫生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更加注重生态修复和城区再造。推进重点镇扩权改革,赋予重点镇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能,释放改革红利,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
 5.搞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序开展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切实保护农民群众的权益。探索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把集体资产和土地折股量化到人,使农民按股份享受平等的分配,使农村资源转化为可流动、能增值的资本。建立农村产权综合交易平台,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农村产权交易试点,推动农村产权有序流动,促进农民向城镇转移。
6.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着眼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平安鹤壁建设,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努力做到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协调推进。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办法。抓好安全生产,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推动社区治理数字化智能化网格化。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二)全面开放招商,增强新型城镇化发展活力
抓住我省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全方位开放招商,提升城镇吸纳能力。
1.拓宽开放领域。在扩大主导产业招商规模和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金融保险、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以及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多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继续坚持“大员上阵”、“三定一坐”、“专题招商”机制,着眼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闽东南等重点区域,围绕我市特色主导产业、新兴先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和集群招商。
2.抓好招商载体建设。强化“筑巢引凤”,把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区、特色产业园区、城市核心区及组团作为开展招商引资的主阵地,提升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功能。建立健全招商引资信息处理和受理服务中心、联审联批和代理服务中心、投诉权益保护中心,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全程服务平台。加快鹤壁海关、鹤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建设,主动融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积极申报保税监管机构,打造开放招商的良好平台。
3.突出项目建设主抓手作用。突出龙头带动、链式发展、循环集约,围绕我市产业结构和优势,以产业链整合提升、促进产业集聚为重点,超前谋划、储备一批支撑力、带动性、可行性强的项目,深化与央企合作,着力引进行业龙头、知名品牌和延链补链项目;积极谋划城镇大提升重点工程,加快城乡道路、供排水、旧城改造、生态绿化等项目建设。突出重点,全力推进,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投产率。
(三)加强招才引智,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开展好人才培育和引进工作,不断提升凝聚各类人才服务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能力和层次。
1.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继续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以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为重点,持续大力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注重面向海内外引进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加大柔性引才力度,把引资和引智有机结合,靠项目引人才,靠人才带项目。
2.创新育才用才途径。加快高端人才的集聚和储备,培养、引进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加大对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发基地等载体建设的综合扶持力度,打造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平台。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大力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使每一个农民工特别是80后、90后农民工都能至少得到一次免费的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做好提升创业能力的培训,增强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规模化、特色化、多元化、品牌化,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健全人才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流动等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对有发展潜力的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予以表彰奖励,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强化组织领导,形成新型城镇化发展合力
推进城镇化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必须正确处理和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城乡关系,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把推进新型城镇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1.加强组织实施。进一步健全完善市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机构,统筹协调新型城镇化工作,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我市到2020年新型城镇化规划、近期行动计划。市直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明确工作思路和具体配套政策措施,分工协作、配合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各县区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抓好工作落实。
2.注重宣传教育。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认识,努力增强驾驭新型城镇化工作的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有关政策和好的经验做法,强化舆论引导,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3.强化引导激励。建立健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评估体系。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积极稳妥发展,努力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方面先行先试走在前面。

更多鹤壁房地产信息,关注鹤壁房地产门户房天下//hebi.soufun.com/我们将以实时的房产信息为你提供一流的服务,您的关注将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